知子莫若父,这句话放到康熙父子身上或许不算太过贴切,然而康熙对太子性情确实是有一定程度了解。【虾米文学xiaienxe]比如,他就知道胤礽对于子女婚姻上事情不可能这么细心,康熙自己作为一个男人,对于这种年纪与生育关系啊什么家长里短就不会很关注。他只是关注一下谁家没孩子了,估计是妻妾有问题,再塞两个过去。

想了一想,康熙就有了八分数:大约是太子妃想起来吧?

人就是这样,对一个人印象好时候,做什么他都能给你想出个理由来,对一个人印象不好时候,做什么他都要怀疑一下。太子妃康熙这里案底非常清白,印象也很好。所以得了一个关心庶子考评。

同时,康熙也认真考虑这个结婚时间问题。

事实上,不论是皇室还是宗室,到了胤礽这一辈时候,正式结婚时候都已经比较晚了。康熙本人就是十三岁大婚,但是头几个孩子死伤惨重。由不得康熙不考虑。

太子妃说得有一定有道理,而且,不单是父方问题,如果母亲年纪幼小,恐怕于子女身体健康也是有妨碍。

康熙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家公主下嫁,都是十八以后成婚,那是考虑到蒙古条件不好,担心女儿年幼嫁过去撑不住。现看来,不但是到条件艰苦地方要晚婚以提高存活率,京城这样地方,同样要注意呢。

这样一来,就有了另一种难处:为配合繁衍后代需要,八旗选秀年龄是十三到十六,十五岁以上还好,十三、四女孩子,确实也小了一点。

皇子娶妻,耗时会长些,除非经逢大丧,长不过两年而已。地位越低,程度就越没有那么复杂,周期短,如果把个十三岁姑娘指给一个贝子,可能十四岁就过门了,这样看来年纪仍然很小。如果是侧室,不管是指给谁,耗时只会短,当年指婚当年过门都是正常。小爹小妈,生下来孩子能活过几岁?

作为一个皇帝,康熙考虑还有整个家族利益问题。旗人少啊,繁衍是一大任务,光生得多有个P用?生了活不下来还不如不生呢!生十个死八个,与生五个活五个,哪个好?

康熙这些事情上头并不是个冷血皇帝,没有那种“管生,活几个都是赚,长大了存活率就高了”想法。毕竟男人精力也是有限,身体不能掏空了。

那就要改参选年龄了?康熙有些头疼,下限从十三提到十四还是十五?下限改了,上限也得改。旗人是流行早婚,从选秀年岁就能看出,迟到十三岁姑娘就要议婚了。让人家把女儿留到十几算合适?

康熙太阳穴一抽一抽地疼。这下问题从宗室扩大到了整个旗人阶层,不慎重都不行了。

然而婴幼儿存活问题光看经验就知道需要改进,又不能一刀切,粗暴下令,这让康熙很是为难。揉揉额角,康熙决定循序渐进地来,下回大挑,指婚先着年纪略大些秀女和宗室来,十三、四岁秀女让她们先回家,许其参加下一回大挑。要不两回,底下风向就要开始变了,那个时候再下旨,大家也有心理准备了。一次也不要提太多,把选秀年龄变成十四到十七岁旗女子就行。

就这么办。

打定了主意,康熙一个字也没漏,只是按部就班地巡他江南。

康熙与太子妃隔着太子过了一招,本局太子妃胜。

康熙没有完全弄明白太子妃意图情况下,达成了太子妃目。太子妃那是给自己妹妹扫路障呢,也是为自己儿子家庭幸福、身心健康作打算,私心还是有不少。康熙只看到了太子妃大义凛然一面,看到了这个对皇室人口繁衍好处。

太子妃还抓住了康熙心理上一个盲点:石家要出十五福晋,这个主意一出,就代表着四姑娘成为十五福晋日子要推迟,易生变故,倒像是为了夫家考虑而没有偏袒娘家样子。康熙哪里知道太子妃是剑指侧室呢?这就是专业领域不同了,康熙主修专业朝堂制衡,太子妃长项后宫后宅杀人无痕。

太子妃这是典型把人卖了,还让人帮她数钱。

从康熙接下来举措来说,他还真吃这一套。

今年康熙生日是南巡途中度过,东宫从去年置办年货时候就准备万寿节礼只好北京城上缴了。淑嘉留了个心眼儿,除行带了几样精品,尤其是如意不能少。又取了些锻料,一路行来亲自动手缝了几件衣服并荷包等小件儿。又指点十三福晋早作准备。

绣花这样精细活是不要想了,上好衣服做一件要熟练绣工花费几个月功夫呢。她是择了原就带着福寿图案料子,这样就能借着料子上图,少绣些花纹。身边又有帮手,做起来也不算吃力。

论做针线本事,太子妃算是熟手,却是小件物品上,大件衣服等自有针线上人来做。这万寿节针线,胜“亲自动手”四个字上。

康熙人外地,自然就免了京中筵席,只作书给皇太后请安便罢。这外头,也没有大肆铺张,小宴而已。喝得高兴了,见到了太子妃进上针线,狠狠地夸奖了一番,什么“孝慈友爱”、什么“不辞辛苦”、什么“贤良淑德”……

夸得淑嘉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老爷子,其实我对您意见挺大。

皇帝还于太子妃生日赐席颁赏,让太子妃浑身不自。

回京途中,康熙继续他“栽培东宫计划”,再一次给有东宫背景官员进行升迁:升内阁学士兼詹事府詹事穆丹为户部右侍郎。

淑嘉心要沉到海底了,近年来皇帝不断地提升东宫朝廷中影响力,看似好事,实则隐患甚大!如果康熙还有七年活头,那这是个好现象,问题是他还能活十七年,剩下十年,你就让皇帝看着皇太子党羽遍朝野?

哪怕不存了废立心思,他也要刁难一下吧?大家一看皇帝刁难太子了,那朝臣会有什么举动,还就真难说了。【虾米文学xiaienxe]

康熙这能当六十年皇帝命格,克是他家太子。

皇太子夫妇能做,就是小心再小心,认真讨生活。

————————————————————————————————

将到京城了,太子妃与十三福晋关系却慢慢好了起来。淑嘉提醒十三福晋万寿节礼事情,纯是出于道义,倒不是对十三福晋有多少好感。十三福晋没有婆婆,往东宫走动得也少,太子妃没有什么与她结交理由。

倒是这一趟出来,淑嘉是对十三福晋有了改观。兆佳氏是个标准大家闺秀,知书达理,说话不出格,却透着几分韧劲儿。也许是婚后生活算不得如意,让她行止间带上了顽强。

大家都知道十三阿哥对侧室好一点,十三福晋却从无怨言,只是一意为十三阿哥考虑。听淑嘉提醒了万寿节礼事情,她第一想到却是十三阿哥:“我们爷那一份子都备好了,却也是京里呢,仓促间怕不好寻找。说不得,得叫他誉抄些经文合适了。不知道太子殿下要抄写何经?就怕写重了。”

其实十三阿哥也曾这个时节随过驾,临行前已经告诉过十三福晋准备了。十三福晋是打包了几件精品带上,经太子妃提醒,才发现这“亲手现做”是个可以讨好皇帝办法。

这就是“夫妻一体”了,也是做人正室悲哀:明知道他对别人好,你还得为他考虑,盼着他回心转意。实际上,男人不受点儿挫折,很难看清哪个女人是真值得相伴一生。

淑嘉垂下眼睑,对于十三阿哥家事,她就难以插口了。十三阿哥是个极有主见人,太子妃与十三福晋关系只是刚刚升温而已,并不适合说得太深。

她还有另一位“兄弟”家事情需要操心呢。

“前直王家三格格已到及笄之年,她上头两个姐姐婚事还没着落呢。我看今年也无人理会这件事儿,这事儿只有你去说了。”淑嘉对胤礽提这件事时候,胤礽正琢磨着今年乡试将近,不知各地主考都是何人。

听妻子这么一说,胤礽本能地对涉及胤禔人、事、物一皱眉,好政治素养还,很就进入了状态:“这事儿,不是只有我去说,而是我必得去说呀!”

“呃?”

淑嘉默,只听胤礽又道:“这还算是好,万一有一个人‘大义凛然’地说了出来,你说,汗阿玛会怎么看我?大家嘴上不说,心里也是这样想:大阿哥是太子死敌,谁帮大阿哥说话就是跟太子过不去……”就好比个小妾正妻面前作委屈状,十个人看见了就有九个觉得是大老婆太厉害了。

“要是先提出来是朝臣也就罢了,要是哪个兄弟,啧啧,我就只好供着他了,不然就是记仇了。”

皇太子后结语:“真是没意思。”

再没意思事情也得办啊,你还要不要当太子了?

胤礽趁着康熙心情好,说回京正好赶上太子生日:“朕万寿没宫里过,弘旦生日也是外头将就,已是遗憾了,亏得你生日倒是赶得上,咱们奉皇太后好好乐一乐。”

胤礽先谢了恩,又说:“汗阿玛说到了弘旦生日,儿子倒是想起了一件事儿来,汗阿玛原定下个月又要巡幸塞外,想请汗阿玛是不是把七岁以上皇孙都带上?他们也都骑得马、控得弓,成日里宫墙、府宅内拘着,也不大好。”

“你有心了,这个主意很好。”

胤礽也是一石二鸟意思,这样一来东宫里弘晰、弘旦、弘曈就都能随驾了,他还博了个关心侄子美名。然后就道:“离出行日子也近了,既携皇孙们前往,少不得叫下头把他们名字给报上来,内务府那里也好办他们用度。”

想得很周到,康熙也来了兴致,与胤礽一一分说各家男孩子。胤禔是个绕不过去存,康熙斜了一眼胤礽,见他并无不愉之色,只是眉头微皱。康熙见胤礽皱起了眉头,他眉头也皱了起来,怎么?胤礽对弘昱有些迁怒么?

“汗阿玛,当年大嫂是生下四个女儿之后才有弘昱,如今……侄女们都长大了罢?”

咦?他说这个做什么?

“她们父亲被圈了,这婚配上头,汗阿玛不发话,怕无人敢说呢,”说着掰了掰指头,作痛苦回忆状,“大格格我记得是康熙二十七年生日,二格格已经记不清了,按着弘昱生日算,她们年纪都很不小了,”眨眨眼,“再不办就来不及了。”

他这一说,康熙也重视了起来:“是这个意思。”顺手写了个便条当备忘录。

然后与胤礽商议起了詹事府詹事问题:“穆丹升为侍郎,詹事府詹事就缺了一个,你看少詹事里哪一个好些?”

————————————————————————————————

康熙四十四年是个闰年,闰四月,圣驾回京了。

紧接着就砸下了一堆圣旨下来,得让人差点儿没反应过来。与东宫后院有直接关系有两件:一、五月,就是下个月圣驾巡幸塞外,皇太子夫妇要随驾前往;二、年满七岁皇孙都要前往。

旨意一下,宫内宫外一片欢腾,弘曈绕着屋子跑了一圈儿:“我也能去喽~”

四福晋却是暗暗垂泪:“弘晖要是还活着,今年必能随驾了罢?”

此外,朝上还有几件官员之升迁调动与东宫有关,除了二鬲补了詹事之缺,还有一个就是原混詹事府汪霦,他已经变成了户部右侍郎了。又有,与东宫有八竿子能打着亲戚关系翰林院检讨年羹尧做了四川乡试正考官,传说中不学无术又凶残无礼年大将军,现还是个斯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