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卫玠找不到荣晦?

这是个好问题。

卫玠才三岁,又因为身体问题,长于内宅,至今都没有怎么接触过除了家人以外的人,他怎么可能打听得到一个不甚显眼的朝廷小官的下落?

目前卫玠的消息来源有二:

一,十岁的枣哥;

二,不知道为什么不能离佛珠太远的六修同学。

拓跋六修在出入卫家的人中,正大光明的旁听了许久,一句有关于荣晦的话都没听到。

枣哥倒是知道荣晦这个人,对卫玠介绍说荣晦以前总是出入卫府,对卫家的熟悉程度最起码已经到了卫府上下的郎君他都认得的阶段。

卫玠暗暗在心里道:‘荣晦要是不认识卫家的人,未来也没条件干出那么丧病的事’。

此时,兄弟俩正坐在檐下,吃茶听风,观云赏花,别有一番闲趣。

能如此散漫,是因为正值卫璪同学休沐。好吧,其实是卫璪同学的老师关内侯张华,五日一休沐的日子到了,老爷子就干脆给他的弟子们都放了假。

张名士信奉的是西汉开国之初的黄老之道,讲究“沐浴内净者,虚心无垢;外净者,身垢尽除”,没什么魏晋名士不爱洗澡的误传。

身上长虱子什么的,那属于个别名士的特立独行,《世说新语》里也只是把这当做一个为自己解围的故事来描写。正常的上层世家圈还是很爱干净的,这是打从汉朝一直延续至今、备受推崇的生活方式,君子安身静体,不外如是。

枣哥的假期生活,除了沐浴学习以外,大半的时间都会用来陪着不能出门的弟弟。

高廊四注,重坐曲阁,翩翩少年,朗朗脆声。善画的四叔卫宣,曾专门把这一幕画在卷轴上,就挂在他屋内最显眼的地方。每每有友人来访,他便会以一种状似无意,实则往死里炫耀的模样说:“这就是我卫家传承的根本。”

兄友弟恭,芝兰玉树。

那就像是一副有声音的人物画。

当然,如果真的有声音留下,就肯定没有这份意境深远了。

因为……

枣哥对弟弟说的大多都是各种八卦,男人也可以很八卦,特别是枣哥,他好像天生就有这份挖掘八卦的才华。平时看上去不啃不响的,实则身边的人说了什么他都能知道。

好比老师家的师兄为何频频出糗;不足十岁的师弟怎么非要故作风雅,追赶搅基时髦;寒门弟子想上门求学,却目不识丁……

最后这个没有什么讽刺意味,只是在枣哥所能接触到的局限世界里,他根本无法形成人人生而平等的概念。他只是想把他所知道的一切,都分享给体弱的弟弟知道,外面世界的很精彩,为了你,我愿意学会用最形象生动有画面感的词句,来让你也身临其境。

当然啦,如果卫玠有侧重好奇的,枣哥也会无条件的满足他,好比荣晦其人。

“最近这几年,我好像都没再见过这位荣大人了呢。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了什么惹怒了祖父,不许他再来了。”

看来荣晦已经被祖父训斥了,卫玠在心中暗暗盘算,如今的历史发展和《晋书》还是吻合的。

卫璪再怎么早熟,也只有十岁大。平时虽然会跟在父亲和祖父身边去见一二世面,但见的毕竟有限,能提供给卫玠的帮助也就只有这么多了。

等回答完弟弟的问题,枣哥这才想起来问:“你为什么突然问起这个人?”

“这不已经快进入夏天了嘛,我听府里的下人说,他善于捉螽斯,我也想养个大将军。”卫玠早已经事先准备好了最符合他年龄人设的借口。

螽斯其实就是蝈蝈和蝗虫的统称,等到了明朝才会有“聒聒”、“蝈蝈”等音名。